余龍(余龍松)

四川樂山人,自幼喜好中國畫。1975年高中畢業后,由啟蒙老師熊世森介紹到樂山烏龍寺做臨時工,與當代中國十大高僧之一的遍能和尚朝夕相處達四年之久。在與遍能和尚同案書畫的歲月中,受到與人為善、平和處世思想的影響,奠定了謙遜隨和的性格特征,感悟到了“平常心即佛心”的境界。

名人簡介

藝術家余龍簡介余龍山水畫

四川樂山人,自幼喜好中國畫。1975年高中畢業后,由啟蒙老師熊世森介紹到樂山烏龍寺做臨時工,與當代中國十大高僧之一的遍能和尚朝夕相處達四年之久。在與遍能和尚同案書畫的歲月中,受到與人為善、平和處世思想的影響,奠定了謙遜隨和的性格特征,感悟到了“平常心即佛心”的境界。
1979年調往樂山大佛寺工作。1980年嘉州畫院成立,作為畫院畫家并兼管文物商店和文管局的接待工作,先后接待過何海霞、關山月、崔子范、吳冠中、程十發、周思聰、黃胄、王子武、董欣賓等全國著名畫家。觀摹前輩們作畫,學到很多知識,自己的作品也得到了前輩們的熱情指點。工作之余讀書寫字,常求教于樂山前輩遍能、李瓊久、楊風等著名書法家。1992年赴南京江蘇省國畫院拜董欣賓為師進修中國畫理論。
余龍出生在峨嵋山下的龍池鎮,成長于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匯流處的嘉州古城,是大山大水養育了他,表現大山大水始終是余龍山水畫的主題。為壯胸中浩然之氣,他的足跡遍及中原、江南、東北、云貴、青藏、新疆、敦煌等地。三十多年的勤奮學習,余龍的山水畫已形成了以書法筆意的長線為手段的風格特征,并受到美術界的廣泛關注。
1987年,其作品由河南美術出版社編入《現代山水畫庫》大型畫冊,1989年由四川省美協主辦在成都舉辦個人畫展,1993年應邀赴北京天安門城樓、毛主席紀念堂、中國軍事博物館、京西賓館、人民日報社等單位作畫。所作山水畫《樂山大佛》,由樂山市委、市政府贈送給先后來樂山視察的江澤民、楊尚昆、李嵐清、吳儀等中央領導。2005年6月14日所作的《樂山大佛》由樂山市委、市政府贈送給前來樂山禮佛的第十一式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義務創作的山水畫長卷《樂山樂水》由國家郵政局發行連體式郵資明信片,為樂山樂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募集100萬元見義勇為基金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在國內發表作品和介紹文章的報刊有:中國青年報、人民政協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金融時報、華聲報、遲市場報、四川日報、四川畫展、香港文匯報、讀書人報、中國書畫報、美術畫、中國畫清賞、東方美術、江蘇畫刊等。2001年《美術》第三期發表山水畫作品15幅。
2005年10月隨劉大為帶隊的《中國畫?畫中國--走進香港》的美術采風團到香港寫生,所作作品在香港和中國美術館展出。
2006年9月,應英國BBC廣播電臺萊斯特分臺及萊斯特城市博物館的邀請,在英國萊斯特城市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并在大英圖書館舉辦新聞發布會。

其作品五次入選全國美展:
1、1999年,“大渡河畔”獲得由中國美協、中國詩書畫研究院聯合主辦的《慶祝建國50周年暨迎接澳門回歸全國詩人、書法家、畫家作品大獎展覽》成就獎。
2、?2002年,“涼山踏雪”獲得由中國美協、四川省委宣傳部主辦的《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大展》優秀獎。同年《美術》12期和《新華文摘》12期同時刊載“涼山踏雪”。
3、“大渡河岸”獲得第二屆中國西部大地情優秀獎。(2002年?廣西)
4、“情滿涼山”入選由中國美協和四川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畫展》
5、2005年11月,“海螺溝冰川大瀑布”入選由中國美協獨家主辦的首屆中國畫寫意畫展。(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