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孩子的自卑心理(如何改變孩子的自私心理)
作為家長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活潑開朗的,積極向上的,而不是消極內向自卑的,但是孩子不會按照家長的想法去成長,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那么,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該怎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如何改變孩子的自卑心理?
1、多給孩子鼓勵、表揚和積極的評價。
他人的鼓勵和評價,對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因此,要想孩子成為自信的人,父母有必要多給孩子鼓勵、贊揚,多給孩子積極的評價。
2、針對性地訓練,提升孩子的“短板”。
有些自卑的原因,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進行彌補的。比如:孩子跑得太慢,孩子對自己的身高不夠滿意,這些都是可以通過訓練、鍛煉得到改善和提高的。
再比如孩子不善言談,可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人際交往技巧,鼓勵孩子去鍛煉口才,提升孩子的交際能力。讓孩子贏得更多的朋友,這樣也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
3、放手給孩子創設鍛煉的機會。
家長越是不放手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孩子就越是容易自卑。把孩子關在一個“瓶子里”保護起來,看似在為孩子好,但這實際上是在削弱孩子的動手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加劇了孩子自卑心理的形成。
因此,家長對孩子不要從小事事包辦,替他們把什么事情都做好,而是要放手給孩子創設鍛煉的機會。
4、語言暗示法。
積極的語言能夠使人產生積極的情緒,改變消極的心態,因而家長可以有意識的用“你聰明”,“你一定行”之類的語言為孩子大氣,或是在此基礎上,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每天上學之前都念上幾遍,在語言暗示會后再滿懷信心的去上學。
5、發揮長處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劣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短處和劣勢,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長,就連天才也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
相反,一個人若能揚長避短,強化自己的長處,就是有殘疾的人也能充滿信心,享受成功的快樂。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長處和優勢,并為他們提供發揮長處的機會和條件,這也是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關鍵。
孩子有自卑心理的原因:
一、父母經常吵架,或者家庭成員不和睦。孩子雖小,但是對于情緒的感知是很敏感的,來自于家庭氛圍不好的孩子,更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
二、過度保護孩子。 有些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干不好而全面包辦,以愛的名義剝奪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家長這樣的行為就會導致孩子出現自卑心理。
三、孩子交往太少,對陌生人和群體不適應。有些孩子除了跟父母長輩一起外,就很少與同齡的小朋友交往玩耍,慢慢地就使孩子怕見到陌生人,怕在眾人面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