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的傳統修復手段
寫字畫的材料紙本比絹本要容易保存和修復,收藏舊字畫宜選擇紙本作品。所謂紙本是指寫或畫在宣紙上。紙的質地可分為生紙和熟紙,宣紙多為生紙類,熟紙類又有箋本、金箋、粉箋、臘箋等。一般以生宣質地最好,既容易修復,而熟紙類質地易折斷,修復后也看得出痕跡。選擇絹、綾本等材質的作品一定要注意品相的完整性,如芯子發黑或破損嚴重者,想要修復如初是十分困難的,除非是極稀少、極難得的作品,一般不宜收藏。
傳統的修復手段為:揭、洗、補、接、全色。
揭,是指揭盡原裱的復褙紙和托紙。托紙與畫心直接粘連,起著保護畫心的作用,在整個修裱工作中,揭是最重要的一環,稍有不慎,或揭穿畫芯,或揭傷畫面,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洗,如果畫面發霉、臟污、水漬斑斑,影響觀賞,要根據不同情況洗燙干凈,使其恢復原先的面貌。
接,字畫補好破洞后,應根據原來缺損前的畫意、字形,接好筆,使其如出一轍,看不出破綻。
全色,這是修復字畫的最后一道關鍵程序。接補后的筆致,要與畫面的原先顏色、墨色統一協調,底子相合,看不出接補的痕跡。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布。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復制、盜用、采集、發布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