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絲網印刷幾個問題的探討(絲網印刷最多幾個顏色)
1 絲網鬼影的產生與去除
“鬼影”通常用來描述回收絲網版上的殘留圖像圖案。回收后,許多微小的硬化墨點以及乳劑顆粒粘著在絲壁上,從而影響了下一次的網孔油墨正常傳遞的能力。最壞的情況下,當絲網版重新進行涂布并曝光生成新圖像后,殘留圖像部分的硬化顆粒就會吸附油墨從而在印品上呈現出模糊的圖案。
然而這種油墨/乳劑顆粒通常可以用強力型清洗化學物質如除霧劑來消除。除霧劑分解了絲壁上殘留的乳劑,使網孔回復到自然繃張的狀態(tài)。
還存在另外一種形式的“鬼影”,就是當新的乳劑已涂布并進行了特定的曝光后,用這新的網版圖像進行印刷時,模糊的不一致性圖案也會在部分連續(xù)調區(qū)呈現出來。這一問題的原因可推溯到陽片本身上來。
陽片在圖像連續(xù)區(qū)域有不連續(xù)的情況,換句話說,圖像區(qū)域應該有足夠的不透明度以阻擋曝光光線的通過,但部分區(qū)域會因達不到理想的密度從而使光線到達下層的乳劑層并產生一定實際的曝光量,顯影后,就會使應該完全溶墨的網孔部分封堵,從而在印品上產生非必要的印刷圖案。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密度儀的功能,利用它來檢測陽片連續(xù)調區(qū)的最高密度(Dmax)和無密度透光區(qū)的最低溫度(Dmin).
第三個潛在的原因是網版織物的老舊、磨損。在長期的液壓、擴張作用以及清洗與回收過程中,網版絲織物會變得更加破損平板,從而在印刷時,這種局部變形的絲線帶來油墨傳遞特性改變,與完好的部分相比,這些區(qū)域就會在印品上形成附加的圖案特征。當這種物理損傷時,唯一能做的就是更換網版絲網。
2 四色絲網印刷的最佳網角是多少?
與其它的四色印刷技術相比,絲網印刷的工作流程中更容易引起莫爾紋出現。當在印前工藝中選擇各分色版的網角時,就會帶來由半色調疊加不當所產生的莫爾紋。
對于剛剛從事絲網印刷的新手來說,所選擇的網角通常與膠印工藝的四色網角一致,在部分應用場合,這種選擇會達到很好的效果,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這種網角恰好會形成規(guī)律性的圖案,產生莫爾紋,如再與網線結構產生進一步的加強,從而使欲避免的莫爾紋更加明顯。
通常的規(guī)律是,當加網線數在50線/英寸以內,而絲網織物本身絲線密度達到355線/英寸或更高,可采用傳統的膠印網角(Y=0度,C=15度,M=75度,K=45度)。低線數下另一種網角選擇是,使C、M和K相互保持30度的距離而Y與C保持15度距離,如K=45度,C=75度,M=105度,Y=90度(或60度)。在這兩種情況下,線數低使得網點很大,則絲網本身的織物結構對網點的半色調結構產生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
隨著線數的增加,網點尺寸也隨之變小,此時就必須旋轉整個網角設置使之偏離傳述的膠印網角。否則,黃版和黑版的網點角度會和網版織物的紋理產生相干性干涉,從而會產生莫爾紋。絲網印刷最常用的網角設置是,Y=7.5度,C=22.5度,M=82.5度,這組設置適合絲網織物密度在355線數/英寸以上的絕大多數場合。在不同的網孔/半色調線數的組合情況下,這組數字同樣可用于檢測實際所需網角設置的起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