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管理系統中的色彩管理模塊介紹(色彩管理系統的構成)
1999年7/8月的GATFWorld雜志對當前色彩管理系統中常用的色彩管理模塊做了一些介紹,以方便用戶進行選擇。
Adobe CMM
Adobe CMM 是Adobe 產品Photoshop、Illustrator、Acrobat、InDesign等私有的色彩管理模塊,在這些軟件的彈出式菜單中,顯示為“Built-In”引擎(即:內建的引擎)。Adobe 正在考慮不再將其CMM與應用軟件捆綁,但還未作出最后決定。
Adobe印刷技術公共關系經理Mark Heisten說,Adobe開發CMM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其產品顏色處理的一致性。“我們的產品經理們感到,由于ICC得到廣泛的業界支持,與兼容ICC成為要支持的重點。”
Agfa CMM
產品支持經理Anja Ruttyn介紹,Agfa有自己的色彩轉換引擎,用于ICC規范發布前Agfa私有的顏色特征描述文件間的顏色轉換。這就是大家知道的Color Tags,曾經用于FotoTune軟件、FotoLook掃描儀驅動程序、Chromapress RIP及其它Agfa應用程序。她說,Agfa被委托做開發色彩管理系統的策略工作,并且毫不猶豫地將其私有的色彩轉換引擎轉換為CMM。
Agfa介紹,其CMM被設計成能維持掃描圖象和彩色分色的灰平衡。Agfa CMM支持可變的、即時計算得到的GCR(灰色成分替代)。它也支持Pantone Hexchrome 六色分色。
Apple CMM
蘋果公司ColorSync項目首席工程師Steve Swen介紹,Apple公司希望與彩色圖象處理合作伙伴一起推出CMM,以幫助最終用戶依靠ColorSync從私有系統遷移到開放式的工作流程。
Apple公司在ColorSync中包含三個CMM,Agfa、Heidelberg、Kodak,并以Heidelberg的CMM作為缺省設定。用戶可以在ColorSync控制面板中選擇自己偏愛的CMM,也可以選擇“自動(Automatic)”讓ColorSync選擇設備特性文件中指定的CMM。例如:由Heidelberg PrintOpen產生的設備特性文件就選擇Heidelberg的CMM,由Agfa的ColorTune產生的設備特性文件就選擇Agfa的CMM。
Heidelberg CMM
Heidelberg印前顏色管理高級經理Peter Segin說,Heidelberg CMM的基本顏色技術是由Rudolph Hell公司開發的,后來Hell與Linotype公司合并成立Linotype-Hell公司,后又于1997年被整合進入Heidelberg集團。
Hell在DRUPA 1972上首次引入了可商業應用的電子彩色分色機DC300。DC300使用一臺模擬計算機,該計算機可由控制面板上的旋鈕和刻度來控制RGB到CMYK的轉換。后續的型號使用數字彩色計算機(插在電分機箱內成排的專用電路板)。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使Hell彩色計算機可以放入一個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集成電路中,一直與Linotype-Hell電分機一起使用到1992年。
隨著Power Macintosh計算機的發展,以及其不斷強大的RISC計算機芯片,Hell彩色計算機可以被編寫成為一個軟件核心,就是大家知道的Linocolor CTU(color transform unit),是Macintosh OS的一個系統擴展。那時,ICC成立了,Linotype-Hell 積極地支持開放式色彩管理系統的概念,這使Apple公司在ColorSync 2.0中采用了Linotype-Hell的顏色轉換算法。
Imation CMM
今年夏天,Imation計劃推出一個稱為顏色保真模塊(CFM-Color Fidelity Module)的CMM。它可以進行即時黑版產生,并長于CMYK到CMYK的轉換。據Imation首席顏色科學家Chris Edge介紹,Imation希望開發一個CMM以支持其Matchprint 模擬打樣及Rainbow數字打樣技術。染料熱升華方式的Rainbow和光成象的Matchprint之間的差別將Imation在色彩保真的探索中引到色彩管理的道路上。
其它CMM在進行CMYK到CMYK的轉換時只參考CIELAB顏色空間,在這過程中將四個顏色通道轉成了三個顏色通道,丟失了黑版通道信息。Imation的CFM不但計算CMY信息以保證色度匹配,還保留了圖象中的黑版通道信息。
當將四色灰進行CMYK到CMYK的轉換時,常規的CMM會顯著改變基本色和黑色油墨之間的比例。在一次例證中,我們用一個常規的CMM在同一特性文件的情況下將一個CMYK=60 50 50 15的顏色進行CMYK到CMYK的轉換, 得到的結果是CMYK=59 58 68 0。然而用Imation的CMM做同樣的轉換會保持原先的比例即CMYK=60 50 50 15。
Imation CFM另外的優點是用戶在采用不同級的UCR,GCR和黑版生成時不需要使用不同的ICC特性文件。Imation CFM在轉換過程中會計算黑版生成量。Imation CFM提供一個控制板,用戶可以用它設定UCR或GCR量,或者使用ICC特性文件中設定的量。在我們在對圖象進行的測試中,Imation CFM在從一個大色域的CMYK空間(如SWOP)到一個小色域的CMYK空間(如SNAP)進行轉換時,確實顯而易見地生成更為飽和的顏色,做相反方向的轉換時也是這樣。
第一次使用CFM的人會注意到它與其它CMM相比速度相當慢,這是由于CFM要象一個色彩管理特性化程序那樣進行大量的計算,生成色彩查找表從而進行從一種色彩模式到另外一種色彩模式的轉換。色彩查找表會存放在磁盤緩存上,隨后的轉換就會快得多。
Imation預計它的CFM技術的市場是那些必須從一個CMYK空間轉換到另一個CMYK空間的用戶,如商業印刷到報紙印刷或相反。Imation色彩保真技術程序管理員Dave Mayberry說:“許多廣告是為雜志印刷(SWOP空間)制作的,現在可以在丟失少量信息的情況下轉成報紙印刷(SNAP空間)。”
Kodak CMM
Kodak的色彩匹配方法開發開始于80年代初期的Eikonix公司, Kodak在1985年購買了這家公司。Eikonix是第一家采用設備獨立的方法實現色彩管理的公司。Kodak公司的市場策略顧問Kathy Stein說:“在80年代后期,當我們進行色彩管理的方法普遍采用時,其它公司開始開發它們自己的方法,解決方案都是類似的,但仍然是各自為政。”
在90年代初期,Kodak開始同Adobe,Apple,Sun,SGI,Agfa和Microsoft就設備特性化數據通用格式的定義問題進行討論。Stein說:“我們定義了CMM中說明矩陣和查找表數據的結構。這些定義成為ICC規范,也意味著定義了ICC兼容的CMM的行為。”
X-Rite CMM
X-Rite的CMM最初是由Ed Granger在Colortron分光光度計的生產者 Light Source Computer Images公司開發的,采用的是稱為“外觀等同”(AeQa)的色彩模型。Light Source公司在1997年被X-Rite獲得。
據X-Rite圖象業務部的總經理Dave Hazlett說,X-Rite當前的策略是向其它公司轉讓其CMM技術許可。X-Rite的CMM由HexWrench實現,HexWrench是Studion公司開發、由Pantone公司市場的。HexWrench用于Pantone六色印刷技術的六色分色。
結論
我們的研究表明,用戶可以從多種多樣的CMM選擇一個用于RGB到CMYK色彩模式的轉換而不需擔心不同的CMM之間產生明顯的差別。要求最佳質量的高端分色者會使用不同的CMM做一下實驗,對分色效果自己做出判斷,因為輕微的、主觀判斷上的差別確實存在。
當從一個設備的CMYK顏色轉換到另一個設備的CMYK顏色時,Imation CFM在保持黑版通道的一致性和在分色之前自定義UCR,GCR和黑版生成量方面確實有其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