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技藝史(對玉雕技藝的認識)
玉雕技藝史
我國治玉工藝起源與距今60萬年前的"北京人"用水晶、瑪瑙蛇紋石等打制的片狀舊石器,之后治玉工藝從制石工藝分離出來,表明玉器手工業已經開始。
約6000年前,原始砣機出現,玉器有了鉆孔、鏤空及琢磨等工藝,這標志著玉器制作已進入成熟階段。
夏代治玉工具以青銅砣機,玉器體薄飾細陰線幾何紋,商代多用陰線勾勒,西周多作扁平狀,刻飾簡單、鋼勁。
春秋戰國玉器以剔地隱起手法見長,碾鋒勁銳,這與普遍使用鐵砣和玉人操作更為熟練有關。
秦漢玉匠往往采用舍棄細節、鋼柔相濟的粗線條相互搭配的手法,去雕琢神韻與氣勢。
隋唐至宋遼金, 碾玉高登的出現和推廣對玉器制作起到了推動作用,以至此后的玉雕技藝砣碾遒勁,空靈剔透。
元代玉器作工漸趨粗獷;明代早期作工嚴謹而精美,晚期胎厚重,作工草率;清代精工細作,形態端嚴。
電動機、螺機、超聲波和計算機等先進技術的使用,使現代玉雕琢以藝術形象動人為主,以玲瓏剔透見長。
來源:網絡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本站原創發布。任何個人或組織,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時,禁止復制、盜用、采集、發布本站內容到任何網站、書籍等各類媒體平臺。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