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的種類(三)(南陽玉雕種類)

 其他禮器玉

除了“六瑞”,禮器玉還有用于圖騰崇拜的玉神祗,用于求雨的瓏,天子朝臣用來代表身份權勢的瑁、笏以及祭祀用的玉容器,如簋、豆、樽觚等。 玉神祗 原始社會部族圖騰崇拜物,神化的祖先、部族英雄人物、首領、動物及自然神祗。
瓏 古人在大旱求雨時所用的玉,上面刻有龍形花紋。
瑁 天子所執的玉,用以合諸侯的圭,覆
于圭上,故謂稱為瑁。
笏 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按品第分別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便記
之用。
◆殉葬玉
殉葬玉主要是殮葬用玉,有玉衣、玉塞、握和隨葬用玉,如玉枕、玉卷、玉鏡及玉動物、玉人物等。殮葬玉分為死者提供食品的玉器和為死者提供保護的玉器。隨葬的冶為食品,隨葬璧、琮等為其保護。西周到兩漢葬玉有了很大發展。
◆玉衣
玉衣是由二千多塊小玉加金、銀、銅絲綴成與人體相同的罩衣,也稱“玉押”。玉衣按部位可分頭罩、上身、袖子、手套、褲筒和鞋子六部分,把死者自頭頂至足包了起來。皇帝的玉衣用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自漢景帝末年或武帝初年玉衣開始盛行,到目前我國出土已有幾十套玉衣。魏文帝黃初三年,曹丕下詔禁用玉衣,以后就不再見到玉衣了。迄今所見以劉勝墓中的金縷玉衣最具代表性。
◆含玉
含玉 為死者含在口中之用,常以蟬為含玉的形狀是取其“蛻變”死而復生之意。將玉蟬置于口中,表示靈魂可脫離污穢的死亡的軀殼,而開始高潔的新生活。加之蟬形與舌形相似,配合口腔之形狀,放在口中舒適。玉蟬雕琢最為生動的是漢代,玉蟬采用簡單的“漢八刀”雕琢,刀法勁健有力,玉蟬準確而逼真。
◆玉握
玉握為死者手中握著的器物,古人認為人殆不能空手而去,要握著財富及權力。在新石器時代是以獸牙握在手中,這在江蘇邳縣四戶鎮大墩子新石器遺址、山東曲阜西夏侯遺址、山東曲阜魏莊大汶口文化遺址中可以見到。商周時期,死者手中多握數枚貝是生命的象征。到了漢代,則在長條圓柱上加琢簡單線條,也就是漢代最常用的“漢八刀”雕法,雕成一只豬。玉豬是漢代最流行的玉握,造型多樣化,也有的較為寫實,生動可愛。因為豬既是財富的象征又有提供食品之意,所以玉豬的雕琢很多見。另外還有璜形玉器等作為玉握。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