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的基本技法和步驟
木材刻字技法主要有陰刻、陽刻、陰陽兼刻三種。鏤雕、圓雕等是以上三種技法的變化。木板上運刀刻字,是將書法的點、線、面塑造成立體形象,最基本的是刻點的立體,由點的體積延加便成為線或塊面的立體。用刀如用筆,木材最能表現“書刻”或“刻字”,書法是刻技之源。“奏刀之先,意征落墨”。不明字法,不得刻法;明書法之理,方取刻藝之妙?;谶@種前提,一切復雜的技法,都是為塑造立體書法目的服務,論刀則大可不必繁復。簡而言之,用刀主要有“鑿法”和“刻法”兩種。
(一)鑿的方法
鑿刀是中國遠古時代就用作鑿刻的工具,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與刻刀有一定的區別。鑿刀的使用為:左手執刀,右手持槌(木槌或槌棒),敲擊刀柄,以暴發力,促使鑿刀楔入木板進行雕刻。鑿法適用于陽刻的大面積鏟地,陰刻的粗線條的挖底,硬木材的深刻等技法。雕鑿的步驟大體有鑿邊、鑿粗型、精鑿、修整。
1.鑿邊:用稍小的鑿子沿筆畫邊緣,開切出一條線溝。陽刻的切邊,鑿刀向外稍離線緣,刀頭向外方向進刀;陰刻的鑿邊,鑿刀要向內稍離線緣,刀刃向內即點畫中心進刀。切邊開線溝要準確,防止線條邊緣木紋崩裂。
2。鑿粗型:用稍寬的平鑿或圓鑿刀(鑿子楔角度20一30,大刀闊斧地鑿切大面積的木屑。進刀要斜切順紋,不得逆鑿木紋,更不能用鑿子逆挑木紋,否則會導致順紋翹裂。
3.精鑿:用鋒利的鑿刀(楔角小于20),或圓口刀,準確地鑿切點畫邊緣。精細鑿切線條橫豎交叉處的底腳,筆畫重心線,按作品的章法、字法、筆法、統調線條的厚度。
4.修整:再次對用筆的字勢、方圓、粗細、輕重、飛白等協調修整,鏟除殘留木屑、木毛、斑痕,用砂紙或鋼玉砂布作最后打磨,光潔處理。雕鑿的線條要流暢而雄健,方圓轉折靈動,與書
跡不爽毫,章法、字法、刀法,燦然俱在。
(二)刻的方法和步驟
漢許慎《說文·刀部》曰:“刻,鏤也”。《說文·金部》:“鏤,剛鐵可以刻鏤”。《爾雅·釋器》說:“金謂之鏤,木謂之刻”。段玉裁注:“統言之刻則亦鏤”。這些論述指出刻法最適合于木材,刻法與鑿法有區別。其執刀之法,右手握刀(正反手執刀均可),全身之力,由臂、腕、指傳遞于刀刃,左手作輔助刀頭運動,與用筆書寫類似,執筆有中鋒、側鋒,用刀也有正鋒、側鋒。此法運轉自如,能充分表現筆趣風格??谭ㄟm用于木材硬度適中、字形稍小的線條,刻精細作品更見所長。根據刻刀在木材上的運動情況,主要有四種進刀法。
1.沖刻法:刻刀依靠右手的促動沖力,左手拇指輔助刀頭運轉,刀刃向木板內推進契削,這種用刀稱之為沖刻。運刀靈活流暢,但不熟煉者易失刀,沖刻法受木材抗剪力、韌性的阻抗,一
般刻不太深。
2.切刻法:五指拳握刻刀,用暴發力直切木板,切削深度較大,但各刀之間有切痕,有不連貫點出現。
3.沖切法:將上述兩法兼而用之,沖切配合運動,純熟之至,必得用刀之真諦。
4.運刀的變法:
挑刀法:右手反握刻刀(用三棱刀或斜口刀或尖形刀),在木板上由內向外挑刻于刻飛白或極細的筆畫。
旋切法:用圓口刀,作小弧形旋轉擺動沖切,旋切適用高硬度木材的切刻。
鏟刀法:鏟刀(刀刃寬而鋒利)用作清地(或清底)。常用的有乎口鏟刀,并裝上長柄,借助右胸上部頂力,平鏟大面積效果最佳。
刮刀法:刮刀的刀頭向內彎曲,右手正握刀,左手輔刀頭,向刻者方向回拉切、清底,刮溝很省力。
執刀之法無定法,上述鑿刻方法,向初刻者提供的一般規律,熟知刻技者,只要會其意,而變化于手。如陰刻線條,則可以不必先鑿邊,有的可以從點畫中心,向邊緣鐫刻,也是可行的。姚士慎說得好:“鐫法亦變化多端,不主常故。”以求自然運刀為上,“刀法元妙,然胸中先有書法,乃能迎刃而解也。”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