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洛神比維納斯
著名服飾美學理論家華梅,曾以《洛神與維納斯》為題,做過一篇議論服飾文化的文章,對比中西服裝的不同風格,讀來頗覺有趣。
洛神和維納斯,分別是古代中國和羅馬神話中的人物。洛神是中國洛水上的女神,曹植曾作《洛神賦》,以華詞麗句描寫過她的美麗;維納斯是古羅馬人尊奉的愛的女神,神話作家也盡情謳歌過她的魅力。
維納斯因為有著名的斷臂雕塑廣泛傳世,很多人都知道她;而洛神只有曹植、屈原等少數人描寫過她,反倒寡為人知。
在《洛神賦》里,她“翩若驚鴻,宛若游龍”“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綠波。”她華容婀娜,光潤玉顏,讓人忘餐。她的美的神韻,與服飾相得益彰:“披羅衣之璀璨兮,珥瑤碧之華琚”“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絲織的羅衣羅襪,更使美人體態輕盈,飄忽若仙。
華梅由洛神的服飾引發出一種見解,認為她的美是憑借了服飾的魔力,從而互為補充而趨于完善的。洛神的服裝是中國古代服裝的代表,它似水似云似霧似風,神在內而飄乎其外,形簡而意賅,宛如一首朦朧詩。她的概括很有意味,她的形容也很形象,很生動。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重在含蓄,柔軟的服裝造成了如水似云的神韻;西方的審美觀念,重在人體本身,認為袒露肌體更能展示美。
觀念不同,對美的理解也就有差異。因此,西方人把裸體維納斯看成是至美的象征,裸體藝術被認可為流行藝術。衣服仿佛被看成是多余,妨礙了美的顯現。古代中國人看重服裝,絲織的羅衣便是高貴的打扮。洛神的服裝,是古代中國人的服飾代表。衣著上的飄柔之風,也正是中國絲綢發達的證明。沒有絲綢,也就沒有飄柔。粗布縫制的衣裙,難有似風似霧的效果。
拿東方的洛神,比西方的維納斯,不是比較她們誰更美,而是比較她們的神韻特色。傳說中的洛神,是伏羲氏的女兒,因溺水而亡,被尊為女神,帶有濃濃的人氣;維納斯在希臘神話中叫阿佛洛狄忒,是愛與美的女神;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則是天上愛神,主管凡界的愛情婚姻和生育,神的味道很足。維納斯和洛神,仙風人氣,各有其韻。
當我們比較洛神的畫像和維納斯的雕像時,最直感的差異就在服裝上,一個衣著華貴顯示著東方藝術的含蓄美;一個袒露肌體仿佛視凡界衣著為俗物的裸露美。這是神與人的差異嗎?
然而,時代走過了幾個世紀,西方人對服飾的追求,與東方人相比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絲綢之路被打通之后,西方人對絲綢的渴望,幾乎成為一種奢華的需求,特別是在女性中,更是一種時髦,以它營造雍容和華貴,成為一種服飾的審美思潮。絲綢之路之所以長久通達,這大概是原因之一。
如今,當我們在街頭或屏幕上,偶爾看到西方女性也穿著長長的絲織衣裙時,那飄飄逸逸的體態,我們有時也會看走眼——那不是洛神再世嗎?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