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石雕磚雕——古代建筑雕刻縱覽(木雕)
建筑雕刻,
是中國古代建筑的重要構件,
也是形成中國傳統建筑風貌的重要成分,
在產生之初,
大都是質樸無華的形象,
承擔建筑整體中的特定功能,
隨著歷史的發展,
漸漸被雕琢出藝術性的外觀,
以順應人們日益提高的審美要求。
這套由張道一、唐家路主編的《中國古代建筑系列叢書:木雕、磚雕、石雕》,
是迄今為止有關建筑雕刻的規模最大、質量最高、涵蓋最廣的一套,
大16開本,
每種篇幅都達22個印張,
采用圖片600多幅,
全部銅版彩印,
且多用大圖,
不惜滿頁,
甚至貫通兩頁,
經典作品還有局部放大圖片。
且攝影角度上佳,
對建筑雕刻藝術都有較好的把握,
充分展示建筑雕刻的精華所在。
同時,
圖片編排上,
根據各種風格流派依次排列,
科學合理,
便于讀者對不同時代、地區和材質的建筑雕刻進行分析比較。
每書之前,
專論先行,
對建筑雕刻工藝進行深入淺出的剖析和闡述,
后附示意圖和小辭典,
對形態、功能、題材、寓意進行詳盡解說。
因之,
不但古代建筑的專業人員,
美術界、設計界以及民俗界、收藏界、影視界,
乃至每一位對建筑雕刻有興趣的讀者,
都能看得清、搞得懂、說得準、用得上。
同時在策劃、編輯、制作過程中,
一方面編輯人員驚嘆于我國古代竟然會有這么多的建筑雕刻種類和部件,
遍布9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上,
有永遠看不完的感覺。
另一方面是痛心于如此璀璨的歷史文化瑰寶在不斷遭到無情的毀棄。
在轟轟烈烈的城市建設改造中,
更是加劇著這種毀損。
一些急功近利者對于舊房老屋,
一律稱之為危房,
無視歷史文物價值,
“先推倒再說”。
而文物保護工作中,
也有舉措浮躁之舉,
不顧歷史,
全面翻新,
結果面目全非。
這套大書于有意無意中成就了一項搶救中國現存古建筑雕刻的集中展示。
在出版界追趕時髦,
快餐盛行的氛圍中,
江蘇美術出版社投入大量資金,
組織近30人的團隊,
經歷3年多的辛勤勞作,
編纂這樣的圖書,
實屬難能可貴。
縱觀全書,
不翻拍舊照,
不剪貼文字,
編輯組成人員踏踏實實,
如苦行僧般行走在廣袤的中華大地,
受得艱辛,
耐得寂寞,
鍥而不舍地追尋傳統建筑雕刻的精品力作,
為寶貴的文化遺產留下有可能是遺照的最后一瞬。
(摘自《美術之友》)
●木雕
梁架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中的骨架形式,
包括柱、梁、檁、枋、椽以及附屬構件等。
單體建筑中的結構方式一般是先在垂直立柱上設置梁枋,
圈制出“間架”,
在主梁之上通過瓜柱筑起層層短梁來支撐檁條,
檁條貫通“間架”的兩端,
從梁架頂部依次降至檐枋,
最后檁條之上設椽,
這樣就完成了整棟房屋的構架。
中國建筑以木為主的梁架,
不僅具有結構功能特點,
而且也具有重要的審美意義。
梁部的雕刻多集中于梁枋的中央與兩端,
采用浮雕、采地雕、線雕等。
題材包括人物故事、生活場景、花草鳥雀、祥禽瑞獸、建筑房舍等,
有的保持原木本色,
有的雕刻后設色瀝金。
檁是建筑中架設于兩幅梁枋之上承載椽子的圓木,
建筑中脊部的檁條稱為“脊檁”,
在傳統房屋施工中,
安裝脊檁是大木結構的最后工序,
象征著房屋結構即將完成,
因此很多地方都有“上梁”的傳統:挑選黃道吉日,
給脊檁披掛紅綢、書寫年月,
燃放鞭炮、分撒糖果、唱上梁歌等。
檁部的雕刻面積相對狹小,
內容多是花卉草蟲等程式化的吉祥符號等。
●石雕
我國石雕藝術歷史悠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人類的打制石器。
隨著原始人類審美觀念的發展及石材加工技術的提高,
人們開始在石器上雕刻紋飾,
使之成為既實用又美觀的藝術品。
這一時期的石雕,
刀法洗練、造型簡潔,
藝術風格古樸。
秦漢時期,
出現了大型的墓前石雕。
題材內容有歷史人物、神話故事、孝義事跡、烈女故事、現實生活、祥禽瑞獸、羽化登仙等。
魏晉南北朝時期,
墓前大型石雕現分布于江蘇南京、鎮江、丹陽一帶。
隨著道教和佛教的流行,
掀起了一陣鑿窟建寺的高潮,
對石雕藝術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隋唐時期遺留下來的佛造像多為石窟寺大型石雕。
五代兩宋時期,
石雕藝術主要體現在石柱、柱礎等建筑構件中。
建筑石雕裝飾在傳統民居建筑中也得到普及,
起初多為仿木架結構,
后來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石雕工藝在民間主要應用于民居住宅、祠堂、廟宇、牌坊、亭、塔、橋、墓等建筑局部和構件上,
如門楣、抱鼓石、臺基、石柱、柱礎、拴馬石、欄桿、望柱等部位。
●磚雕
門樓是住宅的臉面,
各地區的建筑大多對門樓進行極力裝飾。
其造型和細部裝飾,
是中國建筑區域特征的集中展現。
相關研究者通過綜合分析各地門樓的建筑風格,
把門樓分為四腳落地式、牌樓式、過道式、脊架式等幾種樣式,
并對每種樣式的主要特征及流行區域作了進一步的分析。
如四腳落地式門樓、牌樓式門樓、過道式門樓等。
在以安徽為代表的南方地區,
常見一種結構較為簡單的門樓,
也稱為門罩。
裝飾比較華麗的門罩,
常常要在門框兩邊上方,
各垂下雕飾精美的垂蓮柱,
兩柱間設有額枋、元寶、方框等,
雕刻有精美的磚雕圖案。
中國人極重視“門”文化,
所以不論采用何種形式的門樓,
宅主總是對門樓進行極力的裝飾,
磚雕是門樓裝飾的常用手法。
裝飾考究的門樓,
磚雕多集中在通景、方框、元寶、垂花、掛落及檐下斗拱等建筑構件上。
雕刻題材以具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為主,
如花草鳥獸、福祿壽喜、歲寒三友、鶴鹿同春、麒麟臥松、博古花瓶、鴛鴦荷花等。
這些雕刻寄托著房宅主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