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形裝飾雕塑形式初探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我院以室內外環境設計為主、裝飾雕塑設計只是其中的一門課,約占5周左右,如何利用這5周課程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裝飾雕塑設計這一門知識,為室內外設計服務,我作了以下嘗試:
在進入運形雕塑設計時,首先要使學生了解當今的建筑形式與裝飾雕塑之間的關系。建筑大約可分為古代建筑與現代建筑兩大類。古建筑豪華而繁瑣;現代建筑簡潔明快,有現代感。特別是現代建筑的形式,基本上是由方匣子、大玻璃、光面墻、平屋頂、橫豎線等幾何形組成,而室內的各種家具、電器也都是各種幾何形。我們設計的裝飾雕塑形式如何去為這一環境服務,如何使兩者之間更協調、統一,要做到這一點,我著重在適形雕塑形式上作了一些嘗試。在課程安排上,裝飾雕塑設計一般適合安排在二年級,最好安排在上完圖案、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課以后。學生已基本上掌握了一定的構成與裝飾知識,上這門課就容易接受了。
在上裝飾雕塑設計這一門課程中,為何要選擇適影雕塑這一形式呢?因為適形雕塑是裝飾雕塑的一種形式,它更著重研究它美感的形式,它比一般雕塑更注重其形式美的變化,以其優美的線條、簡潔明快的影象,在一定形體里去充分表現其優美的形體,突出其特征,以少勝多。運用對稱、均衡、對比、協調、韻律、節奏、統一等形式會組織形象,給形象以秩序的美、裝飾美,發揮其藝術想象力,突破自然形態的束縛,去創造出自然美、理想美的多樣化的適形藝術形象,使其更具藝術情感。其目的是使這一適形雕塑形式更好地與當今的現代建筑、家具、電器相協調,更能融為一體。
形有各種各樣的幾何形,有各種物體的形、字體的形,而我們教導學生去探索雕塑構圖形式就是如何在這幾種形里進行適形設計,這樣設計出來的運形雕塑,既有浮雕的線面結合,還與圓雕的優美影象相結合,而外形已基本保持在某一種形體里,這種形式的雕塑掛在墻上和擺在陳列柜里就與周圍的環境非常協調,因制作出來的裝飾雕塑基本上是在同一平面上的,它是屬于裝飾變形一類藝術,就不需拘泥于解剖學、植物學和其他科學的精確性。巴爾扎克說過:“藝術的任務不是摹寫自然,而在于反映自然。”取用什么形式去構圖,主要是看其內容和它的特定功能而定。
我們知道,各種不同的幾何形體,物體的特定形都會給人們有著各種不同的情感和形式感。如圓形、他給人們一種緊湊、團結、和諧、完美、親密的感覺,而且還有一種滾動的感覺,而圓形又可以使人聯想起來某一物體;三角形給人們一種穩定、堅不可摧的感覺。但倒三角形又相反給人們有一種不穩定的動感;長方形會給人們一種挺拔、剛勁有力的感覺;還有矩形、菱形、多邊形等。物體、字體、符號的特定的形,也會馬上使人看后會聯想起某種物體。當我們掌握了各種圖形給人們的不同感覺后,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功能而取用不同的適形雕塑構圖形式。要做到這一點,是側重于以主觀因素為主的造型,由于主觀因素的想象、升華,更突出地去表現為強調形式因素的完美,客觀因素被有意識地強化規范在形式因素里,這就有意識地擺脫了客觀形式的自然標準規范的約束,從而使客觀固有的形狀得以夸張、變形,打上了強烈的主觀精神的色彩,給人以新穎、別致、獨特的視覺感受。這種造型方式更能給人以形式的美。
以下我談一下在適形雕塑形式上的一些嘗試性的構圖。
首先,我取用了圓的適形造型,利用它給人們那種緊湊、完美、和諧、親密的感覺,設計了《樂在其中》、《吻》,使人們看后會感覺到構圖中的母女之間、一家三口之間那種親密、甜美、和諧的情境,由于取用了適形的圓構圖,更加強了以上談及的那種氣氛。由于圓形還可以給人們有一種滾動的感覺,我在《昭君出塞》這一構圖中,使人和駱駝就適合在圓的形式中,更加強了昭君出塞的動感。而圓形又可以使人聯想到某一物體,《嫦娥》這一創作中,就是取用了這一形式設計的陶瓷壁掛,我把嫦娥設計成一個在睡夢中的少女,有意識地將其適形成圓形,使人看后會聯想到十五的月亮,將寂寞的嫦娥和十五的月亮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加上黃、白、金線的組合釉色配制,就成為了一件內容與形式有機結合的作品。同樣用圓形,還可以進行裝飾頭像的創作?!缎』ā罚▓D四)木雕是我利用圓的適形設計出來的另一件作品?!稜帯穭t是我用線進行適形構圖創作的另一件作品,利用這一形式做窗花最好不過了。以上只是舉了一些以圓形進行適形構圖的例子,通過這些例子以教導學生如何去掌握同一形體創作出不同功能的作品。
另外,我還進行其他的一些嘗試。現簡單介紹一下。如《練》就是取用了倒三角形那種不穩定的感覺去設計的,從而更加強了運動員練習體操的運動感。《小憩》是表現運動員在整理鞋子的情節,使人看后會有一種穩重、憩靜的休息感覺。三角形的構圖就更切題,更加強了穩重、憩靜的氣氛了?!睹倒濉穭t是我以玫瑰花這一特定的花形來進行適形構圖的嘗試?!段璧浮肥抢?ldquo; S”形給人們那種優美、富于動感、有彈性的那種感覺設計而成的,從而更加強了舞蹈的優美。以上談的只是一些適形裝飾浮雕的做法,這些形式的浮雕很適合掛在客廳、房間、咖啡廳、音樂廳、舞廳、賓館的墻上, 甚至裝飾在建筑物的外墻上。這樣的運形雕塑就更加與建筑的現代形式,與家中的各種家具、電器更協調、搭配了。
光是設計浮雕還是不夠的。我還創作了一些國雕的運形設計。如《吻》這一雕塑就是在雙環的形式中去適形構圖的。它是利用雙環給人們那種更緊湊、完美、親密感覺去增強一家三口的那種親密歡樂氣氛的。《舞》就是在一蛋形中去進行適形造型的,使少女更優美并富于動感?!冻壳肪褪窃谝粋€高音譜號里面進行添加組合了線與小鳥而成的。以上只是一些適形裝飾圓雕的嘗試,這種形式的雕塑與園林、建筑均能互相協調,并得到委托設計單位和人們的好評。
以上的一些嘗試,只是我在教學中的探索。實踐使我覺得:只要教導學生掌握了適形造型方法,其它的裝飾雕塑設計就好辦多了。因為通過適形雕塑造型練習,它能使我們開動腦筋,擺脫自然形態的束縛,充分發揮想象功能,多角度地變動形體的各種有機因素,大膽尋求和探索形體在輪廓里的動作、姿態,不流于一般直觀的生活動作,把強化了的形體成為理想的裝飾形態,而不滿足于一般化。而這種適形雕塑構圖,由于受到特定形體的局限,使得形體結構、比例不能合理,也限制了人體的活動范圍,因此,這種形式的雕塑只能追求一種神似,而不被一些細節束住手腳。在進行這種形式構圖練習時,都要側重地改變了生活的原型,但這種改變不應失去人物客觀屬性的主要特征,要“萬變不離其宗”,才能達到“似與不似之間”。
對于如何制作,我亦作了一些嘗試。因為上課時間比較短,在做浮雕上,我們可以直接在石膏板上去制作,一般在大小不超過50公分。用鏟刀、木刻刀去進行制作,這樣,可以節約制作泥稿和翻制的時間,如制作雙面的通雕,亦可以取用在前后兩面進行線與面的雕刻。如作壁掛一類的可以薄些;如放在室內外的裝飾雕塑,就可以做成上薄下厚,這樣較穩重些。以上所談很不成熟,只作為拋磚引玉,提出來與大家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