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動手能力的培養——直視英國的雕塑教育

 在中國漢語詞典中,凡帶“術”的單詞,如“技術”、“美術”、“醫術”“武術”“算術”等,是指通過訓練后取得的技藝,就像俗語所說:“拳不離手,戲不離口”,“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一樣,只有熟練掌握技藝,方能熟能生巧。四月,我隨中國雕塑家代表團應邀赴英國參加《第五屆國際當代鑄鐵藝術大會》,體會最深的就是雕塑作品創作過程的完整,從過程凸現出個性,從過程透視出觀念,使我品味到藝術技能的奧妙,感悟到動手能力的重要。
  在國際當代鑄鐵藝術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雕塑家,從雕塑的創作、造型、制模、鑄造、作品效果處理、展示完成作品的全過程(圖1)。從他們完成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對“鐵”材料語言把握的準確性。作為雕塑家,我們更看中他們“玩鐵”的熟練程度,那就象中國陶藝“玩泥”一樣的隨心所欲,運用自如。
  在英國本土的雕塑家鑄造藝術比賽中,比賽要求用最簡易和最極限小的設備,在最短的時間化鐵,熔煉最多的鐵水。參加比賽的雕塑家們各顯自己鑄鐵技能的嫻熟和藝術想象,有用易拉罐制作的鑄造爐、不銹鋼杯制作的鑄造爐(圖2)、咖啡壺制作的鑄造爐(圖3)等等。每個雕塑家都獨立完成全過程,如使用易拉罐鑄鐵的年輕雕塑家。他首先安裝鑄造爐,在易拉罐的外殼里用耐火泥膛壁,選擇進風口的通道與角度,配備鼓風(吹頭發的電吹風)動力,準備焦碳,外加液化氣升溫,點燃溶鐵,鐵水澆灌在模子里,凝固成型(見圖4、圖5、圖6)。再看簍子鑄鐵,你簡直感覺到他們不是在鑄鐵,而是一種鑄造行為藝術。我稱之為簍子鑄鐵是形象的說法,因為他們鑄鐵爐是用在山林里揀來的樹枝編扎成的,鐵水槽是半邊竹子做成的。鐵的冶煉是高溫的,一般會達到1200度以上,鐵都熔化了,這樹枝和竹子如何耐住高溫?如何冶煉?從白天簍子鑄鐵設施的安裝,到晚上簍子鑄鐵爐點火、冶煉,鐵花飛濺,到鐵水流入模具,成型撬模。他們玩的就是這種“不可能”。從技術到藝術的鑄鐵過程,技術在藝術中的運用,技術和藝術“熔化”,可以熟練到微型化和個性化,甚至具有觀念性。他們為什么要搞這種比賽,而且重視到什羅普郡喬市市長、勛爵先生為比賽剪彩,可見他們重視技術,讓技術嫻熟到信手拈來。
 當看到英國雕塑創作和雕塑鑄造比賽,不禁想了解英國雕塑教育的進展。這次訪問了英國切爾西美術學院和皇家美術學院。他們教師和學生的工作室或教室,都是典型的工藝作坊車間,而很難能夠看到一個“完整”意義上的教室。以切爾西美術學院為例,在所有的可利用空間內,室內安排有金工作坊、木工作坊、鑄鐵、鍛打作坊,擺滿了談不上什么先進,但卻非常實用的金屬切割、鉚焊,木材的削鉋、鉆眼、粘合設備(圖7、圖8、圖9)。室內外堆放著銅、鐵、不銹鋼、木材、泥、纖維、紙張等各類材料和所制作的成品、半成品作品,或整齊或雜亂的各類設備、材料,充滿著目視所及的所有空間。我們目睹學生在這樣隨手可取材料,各種可用的加工設備的學習空間中,全神貫注地利用材料進行創作的神情,可以想象學生置身其中的樂趣與探索熱情(圖10)。英國皇家美術學院是國家級的美術院校,我們看到的就是給學生創造一個好的學習條件、好的創作氛圍,有工作感的環境。這個好并不是指有多自動的設備,有多大的車間,有多少計算機,而是配備了學生動手創作可利用各種材料和各種工具,教授主要是點撥和提示作用。在這種環境中,學生們從構思方案到動手,運用材料到創作具有原創性的藝術作品,直到舉辦展覽,這就是學生在這里的學習全過程(圖11、圖12、圖13、圖14)?;始颐佬g學院其實規模不大,設備遠談不上先進,但這里人才輩出??此麄兊慕虒W方法,使我們領悟到雕塑教育的做法,空談觀念,空談藝術不可取,只重技藝也不可取,而是要使學生不僅在學校學到扎實基本功的技術,而且還要學會如何利用技術做“藝術”,做藝術必須強化動手能力的訓練。
  反思國內美術院校的雕塑教學,近年來意識到實踐教學的缺陷,逐漸增加實踐課,盡可能讓學生涉足石、木、金屬、綜合材料制作的實踐。但就全國美術院校雕塑專業的一般情況而言,泥塑人體課依然占有很大部分的時間比例,學生一動手做創作,首先就是用泥塑做“人”,用其他方式、手段一般不如泥塑輕車熟路,后期工作如翻制、鑄造或石雕等等,一般就學他們老師的方法,交給加工廠或工人代辦,甚至前期都用“槍手”,就象演藝界的大腕一樣用替身??疾炝擞牡袼芙逃匾晫W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掌握用各種材料創作雕塑作品全過程應引起我國從事雕塑教育的同行們高度地關注,從教學計劃到教學內容,從教師到學生,從教育觀念到育人環境都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原載于2006年第4期《雕塑》 作者:項金國(湖北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