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摹、寫生和創作(臨摹寫生創作的關系)

臨摹是學習古代繪畫遺產的重要方法,也是具體繼承前人表現技法的一個主要過程。

一般說來,一個花鳥畫家的成長,要經過從臨摹到寫生、創作的過程。臨摹是基礎課,很重要。古人所積累的創作方法和筆墨技巧,是我們今天創作出新的重要條件,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發揚創造,推陳出新。通過臨摹,可以學習古人如何從自然中選擇題材,處理體裁,表達思想,概括物象,經營構圖和運用筆墨,并可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作者的時代背景、思想要求和創作方法。

要把臨摹和觀察結合起來,要特別注意研究,臨帖要認真讀帖,臨畫也要認真讀畫。產能為臨摹而臨摹,也不能要求只是像復制那樣地臨得肖似。今天在各大博物館,紀念館里,經常陳列出畫家的原作,我們要有日的有計劃地去研究觀摩。通過觀摩,了解歷代各家的風格氣派和演變關系,學習他們在用筆用墨、構圖取材方面的特征和技巧,找出他們的優缺點,作為借鑒,并吸取他們的長處。同時還要系統地閱讀畫史、畫論、畫跋、畫錄一類的理論和著錄書,以豐富自己的知識。

臨古畫必須多想多鉆研,看看古人是如何畫的,同樣題材我將怎樣畫,要在比較中發現其特征、時代的氣息、個人的風范和受有當時畫風的影響如何??此^承了誰又影響了誰,要在縱橫聯系、互相對比中去分析理解各自的特征。

臨摹分拓臨、對臨和背臨。寫意花鳥畫不可拓臨,對臨也不足看一眼臨一筆,而是先要進行長時間的觀察,分析比較,有了較深體會的時候再動筆去臨。對臨兒遍之后,對原作的精神面貌、筆墨技巧已經有所了解,使可逐步過渡到背臨。臨摹寫意畫時不一定要求處處都臨得象真,因為即使是作者自己去臨往往也不可能完全相似??梢杂心康牡貙W習某—方面的經驗,電可以進行局部臨摹,不一定要求張張都臨得很完整。

清代畫家松小夢在《頤園論畫》中說:“古人名作,固可師法,究竟有巧拙之分。彼以稿本人手,半生目不睹真花,縱到工細絕倫,筆墨生動,俗所稱稿子手,非得天趣者也。必須以名賢妙跡立根本,然后細心體會真花之聚精會神處,得之于心,施之于手,自與凡眾不同。”他這一段論述,正確有力地說明了臨摹與創作的關系。

寫生的方法本是中國古代畫家久已使用的方法。自西方美術理論傳入中國以來,寫生更成為學習美術的必經途經。畫家在大自然中觀察、研究、記錄客觀事物,往往使用“寫生”、“速寫”、“默寫”這三種方法,這種“三寫”法是培養正確造型能力的基本功,也是收集創作素材的途經。“寫生”、“速寫”和“默寫”是不同用處的三種收集素材的方法,各有不同的功能,但三者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利用“三寫”收集素材將能夠收到較大的收益。
寫生是認識生活、搜集創作素材的主要方法,又是鍛煉造型能力和寫實技巧的主要手段。

在寫生對象確定以后,先要對其進行全面觀察,耐心地發現特征,捕捉典型,分析共性個性,進行對比,從而選定構圖。還要深入細致地研究對象的空間距離感、環境氛圍和時態、季節的不同影響和變化。從局部到整體,從精微部分到全貌,從一花一葉到整樹全枝,從單株到自然一角,都要進行細致的觀察體驗。在有了全面認識以后,再通過寫生,記錄下來。要注意避免單純地描繪物體的外部形象,也不能拘泥于細節,片面地追求形似是自然主義的描寫方法。寫生和創作一樣,對自然物象也同樣要進行選擇、剪裁、概括和提煉。

自然界中的動植物種類成千成萬,變化萬千,要想全都畫下來是不可能的,因此就要去認識各類花樹的特點和規律。如百合(見圖一)、山丹(見圖二)、萱草、金針,它們的生態很相近,帶狀長葉,兩片六瓣的中型花,有很長的花蒂。只要重點解決其中一種,即可觸類旁通。在進行花樹寫生的同時,還要配合進行翎毛草蟲的寫生和坡石、水口、苔草等配景的寫生,以認識花樹和自然的關系。寫生的同時,即可進行構圖練習,在實地進行構圖練習是十分必要的。要注意取材的情、趣,意,以加強藝術效果。

速寫則取其整體造型、大的動勢,它要求在短時間內完成。如鳥的動態,必須用快速的筆觸,捕捉于一瞬間。這就要求鍛煉在片刻的短暫時間內觀察自然界里花樹、翎毛、草蟲的造型、色彩和把握它們的動態神情、風韻意趣的能力。鳥的飛鳴食宿,花樹在風晴雨露中的不同姿態,都應以速寫的方法記錄下來,通過瞬間的觀察記憶,迅速畫出其主要點線,捕捉住形神本質。要注意分析動態,抓取典型,舍掉細節,保留整體;還要下筆要肯定,從復雜的動勢中提煉出簡練而重要的線,并注意各動態的連貫性。要從當時的寫生環境中發現新穎的構圖。

速寫要求迅速、準確、洗練。它比寫生難,必須經過鍛煉,否則就不能得心應手。在練習過程中,要逐步由靜到動,由慢到快,循序漸進地鍛煉把握事物主要特征的能力。

默寫是要求記憶。實際上,寫生和速寫已經包含著默寫的成分。因為畫家看了花和鳥以后,就要低下頭來畫,這就使眼睛在短時間內離開自然形象,意味著已經在進行默寫。默寫有兩種,包括在臨摹中運用和在寫生中運用。臨摹中的默寫是當一幅畫臨過以后,再默寫一張,而變更其姿態,即把臨摹中得來的能力,潛移默化地運用到創作中去。在寫生中的默寫,要充分利用寫生中得來的印象和臨摹中得來的技巧,加入主觀創造,反映在畫面上。因此,默寫是接近創作的。

記憶和默寫,又是中國畫創作方法的優秀傳統,只停留在寫生的基礎上還不能完全進入創作。中國畫家多是憑著記憶來作畫的。畫家記憶中的形象是經過加工的,比自然生活中的形象更典型、更生動,這些形象不但具有自然物象的形神,還包含著作者自己的情理。

總之,寫生、速寫、默寫三者的作用有分工,目的也不同。寫生是精微記尋,速寫是動勢姿態的記錄,默寫既是臨摹和寫生的輔助手段,又是中國畫創作的重要方法。要通過觀察、分析、記憶、寫生、速寫、默寫等不同方法熟悉生活,把握繁復的花鳥形象和多變的花鳥動態。做到閉目如在目前,下筆如在腕底。沒有認識的深度,就沒有表達生活的內在精神和清楚地表達自己感受的深度。

進行寫意花鳥畫的創作,首要的是培養創作基礎。這個基礎,包括思想、理論、生活、技法,以及廣泛的文化修養。在此基礎上,通過深入生活,搜集創作素材。在具體創作過程中,先要選定內容(確定題材),再選定形式(確定體裁),然后進一步考慮畫畫組織,確定表現方法,包括構圖.筆墨、色彩的處理,以及文字詞藻的內容和格式,還要注意表現出時代氣息和個人風范。

當具備了思想、生活、筆墨技法修養等各種條件之后,即可進行創作。通過反復的創作實踐,又可促使這些條件不斷成熟。作者在自己的思想和審美的支配下,把從生活中獲得的啟示和感受,從寫生、速寫中積累起來的創作素材,從臨摹中得來的技法技巧,進行綜合安排和運用。在這些因素中,以作者的世界觀、文藝思想和審美觀點最為重要。
要創作出新時代的花鳥畫,使自己的作品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情調美,不但要在取材內容上反映客觀現實,富有思想性,還要在表現形式上,在構圖、賦彩、筆墨技法方面有創新精神。要根據新的主題、題材、內容的需要,有意識地創造新的技法,為傳統的表現技法輸入新血液。因為,花鳥畫技法的演變是隨著畫家思想的變化而變化著。由于畫家的思想變了,對自然界的花和鳥的感悟就會不同,藝術標準、審美觀點也都跟著起變化。對舊的一套表現技巧覺得不適當和不夠用時,也就會追求創造新的技法。

我在寫意花鳥畫創作中,時時想在內容取材和表現技法上破舊立新,努力反映時代的精神面貌。我注意深入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并努力把兩者有機地聯系起來,賦予自然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并努力營造傳統繪畫中從未有過的那種廣闊、開朗、健康、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為了更準確地表達這一時代精神,在技法上我采用了幾個結合的辦法:花鳥和山水相結合,寫意和工筆相結合(勾勒與沒骨相結合、白描與點染相結合),潑墨與重彩相結合。這些相結合的表現方法,是表達新內容、新感情、新時代精神所需要的。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轟轟烈烈、蓬蓬勃勃發展的時代,本身就是一首英勇的交響曲,繪畫要想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面貌,為什么就不能用交響曲呢?古人曾反映了他們的時代,我們也一定能創造出正確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新形式來。我想,只要處理得好,這些繪畫形式、手段、語言的綜合運用,是能夠更自由、更準確、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理想的,是能夠較好地適應我們這個時代要求的。

將花鳥和山水相結合的表現方法,前代畫家們曾經運用過,并非是我個人的創造。宋元以來的花鳥畫大家,如馬遠、王淵、戴進、呂紀、林良等人,在構圖中經常以坡石、水口,遠峰、近岸來襯托花鳥。南宋的馬遠運用“小中現大”的方法就十分純熟。他喜以近景柳枝配以遠岫淺水、風帆釣艇,又嘗以梅花和溪山相結合,一樹古梅從山崖上籠罩下來,在無限廣闊的水面上,遠近只有一痕遠山和三五野鳧。這樣以花卉和溪山相結合的畫面,自是不同于傳統折枝花的風趣,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覺。

我曾于夏始登上泰山,遠望一片金星閃閃,這是巖壑間遍開了野山丹和金針花的動人情景。因此,我就畫了以巖石和遠峰與數叢山丹相配合的畫,情趣便覺不同。在黃山西海,遠遠望去,云煙變幻,不可言狀。山花滿山,泉水淙淙,鳥聲遠近相答,猶如進入神話世界。箬竹夾道,杜鵑花高大如老柯,欹斜巖邊澗底,枝頭花紅如簇如火,遍布林莽間,極具畫意。在畫面上錯落地畫出各色各樣的映山紅,配以山石巖巒,便可得出河山似錦的意境。

山水和花鳥相結合,可以使花鳥畫跳出只畫折枝的狹小天地,近取景,遠取勢,把遠峰、近岸、坡行、水門收入花鳥畫中,再現自然的一角,加強了畫面的氣氛,可以使構圖更為開闊壯觀,以增強生動真實的現實感覺。

在將山水和花鳥相結合的創作實踐中,要畫出花和鳥生長的自然環境,必須要注意到形象的真實。也就是說,使觀眾看了能引起對自然景物美的回憶和人與花鳥山水關系的密切感受,從而引起對祖國河山風物的熱愛感情。任何牽強拼湊、脫離現實的表現都不會得到好效果的。要進行藝術典型的創造,不能滿足于自然景物的如實描摹,因為,如實的描寫往往把山水和花鳥平均對待,重點和意境難以突出,缺乏氣勢,甚至讓山水侵奪了花鳥的地位。

將工筆和寫意相結合,前人也有過。遠在五代、北宋時,花鳥畫就出現了勾填法和勾勒法。勾填法是用較重的墨先勾畫輪廓,然后再賦彩填色;勾勒法便是在點色以后再勾,隨著點色的輪廓用墨筆勾線加以約制,這樣較勾填法生動得多,也自由得多,但不及前者有濃厚的裝飾風趣。南宋前后,在花鳥畫中勾填勾勒法兼施。及至明季周之冕,又以徐熙沒骨法與勾勒法相結合,創造了勾花點葉派這一新形式;現代大家齊白石,用極工細的草蟲配以大寫意花卉,都是對花鳥畫表現形式的發展。我曾長時間以明代寫意人物畫為范模,從簡筆淡彩中追求渾厚蒼穆的意境。同時,深入現實去勾勒各種花鳥的輪廓,積累素描素材,然后加以剪裁運用,以期達到工筆與寫意相結合的形象真實,并將明人寫意和宋人雙勾筆法結合起來,便能顯現出新的風范。

將重彩和潑墨相結合,是齊白石常喜用的方法。他畫的荷花,每以朱砂點菡萏,以潑墨法點荷葉,以三原色點翠禽。我常用潑墨寫意的筆法表現坡石苔草和樹干,同時用重彩勾勒表現花朵或樹葉,便可以創作出形似真實、藝術性高的畫面。我也曾試探用墨筆勾廓,以朱砂、石黃、白粉、石青、石綠等重彩填充,以取得對比強烈的效果。這是繼承了民間年畫單線平涂的方法,從年畫里吸取一些營養,使舊的一貫淡逸肅穆的情調變得火熾些、顯明些,更能達到引人人勝的效果。

將白描和點染相結合,是清代任氏兄弟經常使用的方法。還有焦點透視和散點透視的結合運用,使畫面既符合視覺感受,又能不受時間、空間的局限,自由地表達理想中的形象。但這些結合是困難的,在一幅畫面上取得有機統一更難。山水和花鳥的比例問題、工與寫的矛盾,都需要加以解決。以富于裝飾風趣的重彩勾填法去和易于表現渾厚蒼茫的潑墨寫意法相結合,就很不容易協調。又如以勾染法畫花朵,因為輪廓線工致勁挺,便不容易和寫意的枝葉筆法調和。但只要把這些矛盾巧妙地統一起來,便會適成其美。若一味勻整中和,反而索然無味。

總之,把幾種表現手段放在一起,集勾勒、勾填、勾染、白描、沒骨、暈染、點垛、潑墨于一爐,可盡精微,可致廣大,則表現出工麗、活潑、清新、自然的不同風貌。以勾填。勾勒、重彩顯現細部,以潑墨布成體勢,既有整體氣勢,又有重點精神,色彩與墨華互相輝映,色彩的濃麗,水墨的氤氳,潑墨的大氣磅礴,工筆的縝密絢麗,自然能自由地表達作者的感受。我想,將它們綜合運用,定會開創既富艷工麗、又活潑奔放、筆墨酣暢的新風格。
要創作出新時代的花鳥畫,使自己的作品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情調美,不但要在取材內容上反映客觀現實,富有思想性,還要在表現形式上,在構圖、賦彩、筆墨技法方面有創新精神。要根據新的主題、題材、內容的需要,有意識地創造新的技法,為傳統的表現技法輸入新血液。因為,花鳥畫技法的演變是隨著畫家思想的變化而變化著。由于畫家的思想變了,對自然界的花和鳥的感悟就會不同,藝術標準、審美觀點也都跟著起變化。對舊的一套表現技巧覺得不適當和不夠用時,也就會追求創造新的技法。

我在寫意花鳥畫創作中,時時想在內容取材和表現技法上破舊立新,努力反映時代的精神面貌。我注意深入自然生活和社會生活,并努力把兩者有機地聯系起來,賦予自然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并努力營造傳統繪畫中從未有過的那種廣闊、開朗、健康、欣欣向榮的新氣象。

為了更準確地表達這一時代精神,在技法上我采用了幾個結合的辦法:花鳥和山水相結合,寫意和工筆相結合(勾勒與沒骨相結合、白描與點染相結合),潑墨與重彩相結合。這些相結合的表現方法,是表達新內容、新感情、新時代精神所需要的。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轟轟烈烈、蓬蓬勃勃發展的時代,本身就是一首英勇的交響曲,繪畫要想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面貌,為什么就不能用交響曲呢?古人曾反映了他們的時代,我們也一定能創造出正確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新形式來。我想,只要處理得好,這些繪畫形式、手段、語言的綜合運用,是能夠更自由、更準確、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理想的,是能夠較好地適應我們這個時代要求的。

將花鳥和山水相結合的表現方法,前代畫家們曾經運用過,并非是我個人的創造。宋元以來的花鳥畫大家,如馬遠、王淵、戴進、呂紀、林良等人,在構圖中經常以坡石、水口,遠峰、近岸來襯托花鳥。南宋的馬遠運用“小中現大”的方法就十分純熟。他喜以近景柳枝配以遠岫淺水、風帆釣艇,又嘗以梅花和溪山相結合,一樹古梅從山崖上籠罩下來,在無限廣闊的水面上,遠近只有一痕遠山和三五野鳧。這樣以花卉和溪山相結合的畫面,自是不同于傳統折枝花的風趣,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真實感覺。

我曾于夏始登上泰山,遠望一片金星閃閃,這是巖壑間遍開了野山丹和金針花的動人情景。因此,我就畫了以巖石和遠峰與數叢山丹相配合的畫,情趣便覺不同。在黃山西海,遠遠望去,云煙變幻,不可言狀。山花滿山,泉水淙淙,鳥聲遠近相答,猶如進入神話世界。箬竹夾道,杜鵑花高大如老柯,欹斜巖邊澗底,枝頭花紅如簇如火,遍布林莽間,極具畫意。在畫面上錯落地畫出各色各樣的映山紅,配以山石巖巒,便可得出河山似錦的意境。

山水和花鳥相結合,可以使花鳥畫跳出只畫折枝的狹小天地,近取景,遠取勢,把遠峰、近岸、坡行、水門收入花鳥畫中,再現自然的一角,加強了畫面的氣氛,可以使構圖更為開闊壯觀,以增強生動真實的現實感覺。

在將山水和花鳥相結合的創作實踐中,要畫出花和鳥生長的自然環境,必須要注意到形象的真實。也就是說,使觀眾看了能引起對自然景物美的回憶和人與花鳥山水關系的密切感受,從而引起對祖國河山風物的熱愛感情。任何牽強拼湊、脫離現實的表現都不會得到好效果的。要進行藝術典型的創造,不能滿足于自然景物的如實描摹,因為,如實的描寫往往把山水和花鳥平均對待,重點和意境難以突出,缺乏氣勢,甚至讓山水侵奪了花鳥的地位。

將工筆和寫意相結合,前人也有過。遠在五代、北宋時,花鳥畫就出現了勾填法和勾勒法。勾填法是用較重的墨先勾畫輪廓,然后再賦彩填色;勾勒法便是在點色以后再勾,隨著點色的輪廓用墨筆勾線加以約制,這樣較勾填法生動得多,也自由得多,但不及前者有濃厚的裝飾風趣。南宋前后,在花鳥畫中勾填勾勒法兼施。及至明季周之冕,又以徐熙沒骨法與勾勒法相結合,創造了勾花點葉派這一新形式;現代大家齊白石,用極工細的草蟲配以大寫意花卉,都是對花鳥畫表現形式的發展。我曾長時間以明代寫意人物畫為范模,從簡筆淡彩中追求渾厚蒼穆的意境。同時,深入現實去勾勒各種花鳥的輪廓,積累素描素材,然后加以剪裁運用,以期達到工筆與寫意相結合的形象真實,并將明人寫意和宋人雙勾筆法結合起來,便能顯現出新的風范。

將重彩和潑墨相結合,是齊白石常喜用的方法。他畫的荷花,每以朱砂點菡萏,以潑墨法點荷葉,以三原色點翠禽。我常用潑墨寫意的筆法表現坡石苔草和樹干,同時用重彩勾勒表現花朵或樹葉,便可以創作出形似真實、藝術性高的畫面。我也曾試探用墨筆勾廓,以朱砂、石黃、白粉、石青、石綠等重彩填充,以取得對比強烈的效果。這是繼承了民間年畫單線平涂的方法,從年畫里吸取一些營養,使舊的一貫淡逸肅穆的情調變得火熾些、顯明些,更能達到引人人勝的效果。

將白描和點染相結合,是清代任氏兄弟經常使用的方法。還有焦點透視和散點透視的結合運用,使畫面既符合視覺感受,又能不受時間、空間的局限,自由地表達理想中的形象。但這些結合是困難的,在一幅畫面上取得有機統一更難。山水和花鳥的比例問題、工與寫的矛盾,都需要加以解決。以富于裝飾風趣的重彩勾填法去和易于表現渾厚蒼茫的潑墨寫意法相結合,就很不容易協調。又如以勾染法畫花朵,因為輪廓線工致勁挺,便不容易和寫意的枝葉筆法調和。但只要把這些矛盾巧妙地統一起來,便會適成其美。若一味勻整中和,反而索然無味。

總之,把幾種表現手段放在一起,集勾勒、勾填、勾染、白描、沒骨、暈染、點垛、潑墨于一爐,可盡精微,可致廣大,則表現出工麗、活潑、清新、自然的不同風貌。以勾填。勾勒、重彩顯現細部,以潑墨布成體勢,既有整體氣勢,又有重點精神,色彩與墨華互相輝映,色彩的濃麗,水墨的氤氳,潑墨的大氣磅礴,工筆的縝密絢麗,自然能自由地表達作者的感受。我想,將它們綜合運用,定會開創既富艷工麗、又活潑奔放、筆墨酣暢的新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