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油畫概觀(五)(中國當代油畫大家)
九、新世紀前后的繪畫走勢
90年代中期,一些很另類的藝術,如行為藝術、裝置藝術、影像藝術等等十分活躍,而架上繪畫則顯得相對沉寂。但到了90年代末中國當代油畫又興起了一股新的浪潮。我認為,這既與年青的藝術家們主動借鑒另類的藝術有關,也與市場的啟動有關。從整體上看去,雖然新繪畫呈現出了多元化的大好局面,但還是有著共同之處的,那就是在關注人的生存狀態與回歸敘事的同時,一方面越來越遠離宏大敘事的傳統,轉而走向了微觀敘事;另一方面越來越強調虛構與夸張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
關于前者,我在一些文章與場合中已經說過,這首先是因為在改革開放中成長的年輕藝術家對大而無當的宏大理想與泛政治化的現象毫無興趣,其次是時代的風潮已經從強調集體主義經驗向個人經驗的轉換。所以,年青輕藝術家更加關注發生在他們身邊的人和事,并由此還創作了一大批表達碎片般感受的藝術作品。
但是,這些年輕藝術家為什么不愿像他們的前輩那樣從“反映論”的立場出發,即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去真實客觀地再現或記錄現實,而要從虛擬美學的立場出發,去制造一些現實中并不存在的“假象”,難道年輕的藝術家的所作所為就是出于創造新藝術風格的考慮嗎?
答案是絕對否定的。從我的了解中,我發現,受康德思想的影響,在這些年輕的藝術家看來,現實或自然僅僅只是一種表象或幻象,只有按自身的理解去破壞這個表象世界,進而制造出一個個“假象”與虛構的事件,才能真正解釋本質的世界??梢哉f,他們是在以自我虛構的方式表現他們自己。當然,因為成長背景、藝術個性、記憶方式與關注點完全不同,所以每個人進入“虛擬”表現的藝術方式是很不一樣的。也正是在此過程中,年輕藝術家們方才逐步建立了更新的表征與形式系統。
而在藝術的表現上,一直以強勁風頭席卷當今藝壇的新繪畫無論在藝術風格上多么豐富與新奇,其實大多與借鑒各種非繪畫類的圖像資源有關。作為一種必然結果,大多數新繪畫在圖像的呈現方式上是完全不同于傳統“現實主義”繪畫的??偟膩碚f,大多數新繪畫在圖像資源的借鑒上有著以下三種主要的創作趨勢,即重視對影像、各類現存公共圖像或卡通、網絡與電腦游戲資源的借鑒。毫無疑問,這在具體的實踐中其實是很難分開的,因為一些按后二者方式處理畫面的藝術家,也在很大程度上借用了攝影抓拍的方式,他們不過是在以非寫實的方式處理照片而已。
云南藝術家李季畫的《寵物》,近年來,李季常以沒有頭部的女人與寵物為表現對象,意在針砭社會上出現的“二奶”現象。在畫家看來,畫中女郎雖有小猴作為寵物,可她自己也不過是某有錢人的寵物而已。他的作品是請人化裝、拍照后,再根據照片畫出來的。這與做影像的搞后期制作一樣。
李大方畫的《無題》,作品是根據圖像的拼裝改造后制作出來的,而且用荒誕、夸張的方式表現青年人在一起聚會的感覺。作品中男女青年的著裝、姿態與生活方式都清楚地說明了西方文化對他們的巨大影響。
沈娜的作品《右手系列》表現的是女同性戀題材??梢哉f,她的作品既涉及了一些人們長期無視的客觀現實,也充分表現出西方女性主義在中國的萌生并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她的畫受了日本漫畫的影響,不過其中也結合了一些表現主義的手法。
來源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