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裸體全身

裸體全身作業給我們提出了全新的命題和列高的要求。 一、對全身人體結構的研究。
二、全身人體的動勢和重心。
三、增大了的空間環境。
四、由于畫幅加大,表現內容增多,掌握整體色調和造型的難度更多大。
在開始油畫人體寫生之前,必須進行一個階段的素描人體練習,以便研究它的比例,結構、運動和重心等基本關系,對于人體解剖知識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
全身人體的一般方法步驟和前面講到的基本相同,特別要提出的有以下幾點:
一、由于對象和畫幅都比過去的作業要大,因此作畫者與模特兒的距離不宜太近,最好保持在對象高度的二至三倍左右的距離。作畫者與畫布的距離也不宜太近,這樣才便于將對象和畫布同時置于作畫者的視域以內,有利于統觀全局。
二、構圖要飽滿,充實。人體在畫幅中的比例不要畫得過小。全身人體作業的主體是人體部分,因此頭部形象并不是表現的重點,一般不宜畫得過分突出。
三、人體的重心和動勢的準確十分重要,幾個大部位的比例和結構尤其不能忽視,起稿時特別要注意人體的運動感。一般可先從頭部開始起稿,然后到頸部,兩肩的高低位置。接下去找出頸窩并從頸窩引一垂直線至足,再看站立的人體的這一垂直線落在兩足之間的那一點上,這就是重心的位置。然后根據這個點按頭部和全身長度的比例找出兩足的正確位置。接下去在這一垂直線上按比例找出恥骨位置。接著畫出長方形軀干,與肩的斜度相比較找出髖骨的傾斜度,接下去畫出“四肢的主要斜線,標出兩膝的斜度,人體的大致比例,結構、動勢重心,即可初具輪廓。在這個基礎上方可進一步塑造人體結構和形體的具體特征。切不可一上來就畫局部。如果嚴格一些應先用木炭作素描稿。由于模特兒的動作,重心不可能長時間持久不變,因此當你感覺到模特兒動勢已合乎要求時,就要抓住時機較快地也是穩當地將大的比例、動勢、重心肯定下來,以后模特兒即使變動,也不要跟著它變。
不少人畫全身人體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站不住、坐不穩。 這是由于只注意人體的局部結構,沒有重視人體的運動和重心。如果一開始這個問題沒有解決好,以后油畫逐步深入就很難糾正過來。
軀干對于人體的運動有著決定性的意義。從正面看,從頸窩經胸突,腹中線直至恥骨的軸的軸線加上兩肩連起來的斜線,兩側髖骨的斜線,形成軀干運動的一個簡略符號,它最簡要而明確地表明人體運動的方向及傾斜角度。背部則是脊椎骨的軸線顯示人體的運動。在起稿時應當運用這條軸線檢查和掌握人體的運動。
接下去仍然從頭部開始,比較肯定地畫出每一個部分的主要結構關系,為了表現體積可以畫少許明暗,但明部盡量不涂調子為好。
四、第一遍色可以從人體最深部分及與人體緊挨著的背景畫起,把背景和人體同時比較著畫,盡可能一次把中心部分的色調關系解決好,(因為畫幅較大,不可能一次鋪的色彩,反而破壞原有的色調,這就要求將油畫上下聯系起來看,要多多注意畫面,而不要只注意正在畫的對象的那部分顏色,更不要照抄那部分顏色。(實際上對象時時在變化和畫面上的色調常常是不一致的。)
必須特別強調的是,寫生并聯是要求我們去描摹對象。繪畫永遠應該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誰懂得這一點,誰就在藝術上獲得了自由,就可能從自然描摹中解放出來。否則,我們的寫生就會陷入一種毫無生氣的僵死狀態。在這里最重要的辦法之一就是多注意畫面效果,不要刻板地追求處處和對象一模一樣。有時畫面上的色彩或造型與對象雖不一致,但從總體上看已經很好就不必去改變它。在有些情況下則必須有意識地改變對象的某些部分,以達到所追求的理想效果。
對于人體每一個部分的結構、體積、質感都要作盡可能充分的表現,而不應滿足于大體正確。因為沒有較為實在的形體塑造,油畫會顯得空洞而沒有實感,經不起推敲。這種深入刻劃應該在照顧整體造型的前提下進行。在畫的過程中有時可能會顯得繁瑣一些,這是難免的,在油畫進行了一段以后,應當從整體上作一些調整,去掉不必要的繁瑣細節。
人體作業從一開始就應根據對象的特點給你的啟示,在寫生時注意表現自己獲得的感受。并將它貫徹始終。如:有的人體體感很強,對比強烈,有的線條柔和、色彩明亮。應當運用不同的手法加以表現,前一種可以強調光影虛實,而后一種則可強調平光效果。
對于人體外輪廓造型的表現有很重要的意義。要注意外輪廓線所形成的形式感。強化外輪廓造型的形式感可以使人體寫生中人體的形式美獲得格外鮮明的特色。可以參看一些著名的古典人體作品,如菩提薩利的”維納斯誕生“,喬爾喬內的”沉睡的維納斯“,安格爾的”泉“,或羅丹的”青銅時代“等。對外輪廓造型形式的夸張可以導致人體的變形,產生特殊的藝術魅力。

  來源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