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了油畫?(誰發明了油畫材料)

關于油畫的問世年代,中外美術史論文獻幾乎均注“發明于十五世紀之尼德蘭,系畫家凡·愛克兄弟所創。”

阿富汗的新發現

2001年3月,阿富汗塔利班組織的首領奧馬爾命令士兵炸毀了這個國家內所有的佛像,其中就包括巴米揚河谷中那兩座舉世聞名的巨型古佛。塔利班政權被推翻之后,來自世界各國和各個文物保護組織的人員開始著手對巴米揚河谷的佛像和洞穴中的壁畫進行保護和修復。

從2001年開始,這個小組就開始對幸存于洞穴中的壁畫進行修復和研究。他們將這些壁畫的顏料送到位于法國格勒諾布爾的歐洲同步加速輻射中心進行檢測,從而證實這些顏料確由油類制成,可能來自胡桃或罌粟油。對油料樣本的檢測顯示,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紀中期。這一發現發表在2008年4月22日出版的《分析原子光譜測定法雜志》上。

歐洲同步輻射中心的加速設備能夠產生一道高強烈、高能量光束,這種光束幾乎可以穿透任何物質對其進行一層層地分析,讓內部結構暴露無遺。通過此同步輻射加速技術,再結合紅外線顯微光譜學、顯微X射線熒光法、顯微X射線吸收光譜法和顯微X射線衍射法,科學家發現這種顏料的成分相當復雜,其最初成分和改進成分除了干性油之外,還有天然樹脂、植物膠和動物蛋白,甚至還有像清漆似的樹脂。

歐洲同步輻射加速中心的科學家馬里勒·柯特說:“一方面,這些油畫是由多層顏料仔細重疊而成的,非常薄。另一方面,這些油畫是由無機顏料混合有機粘合劑繪制成的,因此我們需要不同的技術才能獲得全面的了解。”動物蛋白材料表明使用了皮膠或雞蛋。在此類不同的顏料中,科學家發現使用最多的是鉛白,這一顏料經常在油畫中使用。

研究小組成員、日本國立文化財產研究所專家谷口葉子(音譯)表示,在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人們也曾將油料用于藥物、化妝品甚至造船。但迄今為止,人們還沒有發現他們使用油料作畫的記錄。

而歐洲人在公元13世紀才開始把油料添加到繪畫中去,歐洲油畫的廣泛出現要到15世紀初。由于政治原因,目前人們還未對這些中亞古文明的遺跡進行過大規模的研究。谷口葉子希望,未來對這些古國遺跡的研究能夠幫助人類找出油畫真正的源頭。

中國的傳統油畫

然而據史書文獻記載,中國早在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周代就已創始了傳統油畫,是我國民間一個重要的畫種,代代承續至今。近幾百年因水墨國畫的興起,傳統油畫漸漸被視為民間工匠所屬,得不到重視和發展,被分別包容在泛稱的木板彩畫、建筑彩畫、帛畫以及壁畫、漆器彩畫等名目之中,因此人們幾乎不知道中國還有傳統油畫了。

實際上,油彩繪畫在中國使用極早,早在新時期時代,人們就開始使用油彩在陶器上描繪各種圖案。到周代,油色繪發展成為一種完整的繪畫形式?!吨芏Y》云:“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紫檀木畫其形象,御親金書,以賜重臣。碧油籠之,歿而不用,則倒進之。”這是迄今為止關于碧油罩明技法最早的文字記載,古建筑彩繪多用此法。九百多年前北宋《營造法式》即記載了古代油繪罩明技術極其透明油(桐油)之煉制法,十六世紀中期明代《髹飾錄》也記載了古油畫的一些技法。

兩千多年前,中國傳統油畫已有罩明與厚涂兩類技法,并以“油畫”、“油彩繪”和“密陀繪’等稱謂見諸于西漢及其后代的史料文獻中。

明《髹飾錄》是總結中國古代用油、漆以繪制油畫、漆畫及作漆器各類裝飾技法的一部專著。書中記載,“油飾,即桐油調色也,各色鮮明。”“描油,即油色繪也。其紋飛禽走獸、昆蟲百花、云霞人物,一一無不備天真之色。如天藍、雪白、桃紅則漆所不相應也。古人畫飾多用油,今見古祭器中有純油色油紋者。”書中所記古代油調色,即古油畫厚涂技法。書中尤其強調,欲要圖畫鮮艷,則只有油畫表現景物能做到“各色無所不應”,而鮮明的淺色,“則漆所不相應也”,因此“古人畫飾多用油”。

中國傳統油畫厚涂技法二千多年來所繪無數優秀之作,今之遺存者尚令人贊嘆不已。例如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漆棺所繪人物、龍虎、雙鹿彩畫,系漆底上以厚涂技法制作之油畫,實非漆畫;名著中外的北魏司馬金龍漆屏風精繪《列女圖》,距今一千五百年,亦系朱漆底板上繪制之油畫,而非漆畫;大同華嚴寺平棋十幾幅遼代大型飛天圖均為九百多年前珍貴之木板油畫;又如閩西上杭文廟平棋巨型明代木板油畫《牡丹朝鳳圖》、《仙鶴圖》及《戲獅圖》等數幅,朱地彩繪,渾厚勁秀,富有強烈民間裝飾風格,并與西方發明西洋油畫同期出現于福建山區。除此之外,各地所見大型門神油畫以及部分古建筑木構油畫等,有不少是厚涂技法為之。

中國傳統油畫用以調色及罩明的干性油料,主要為大麻油、荏油、胡桃油、桐油和罌粟油等數種。而早在秦漢之前我國已開始取大麻油、荏油彩繪。

至西漢時期,出現了密陀僧油畫。據傳,當時由西域引進了胡桃及一氧化鉛原料,波斯譯音為“密陀僧”,我國用為催化劑煉胡桃油繪畫,古稱其油畫為“密陀繪”,故兩晉南北朝尚胡桃油作畫。

中國傳統油畫采用桐油始自唐代,至今民間仍有以桐油繪門神及祠廟、漁船之龍鳳飛天和歷史神話故事。門神乃中國傳統油畫的重要形式之一,為歷代群眾喜聞樂見而家喻戶曉,唐以來門神主要為桐油彩繪,以麻布貼于門板上繪制,鮮明油色厚涂或渲染結合勾線,間或貼金或描金,氣派雄渾、神采奕奕的形象塑造,純東方油畫之特色。

中國傳統油畫內容豐富,并兼有各種體裁、形式和風格,入風俗畫、歷史畫、肖像畫、山水畫和花鳥動物畫等體裁,并有獨幅木板油畫、絹帛卷軸及冊幅、屏風畫、板壁畫、門畫及器物裝飾畫諸油畫形式。除主要出自民間油畫藝人工匠之手,據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有關木板彩繪(古代的木板彩繪都是油畫)記載并有不少著名畫家參與繪制油畫,如顧愷之、張僧繇、陸探微、吳道子、韓干、楊契丹、盧棱伽、伽佛陀、張素卿、常重胤等,均為畫史之名流大師。

誰是真源?

關于油畫的問世年代,中外美術史論文獻幾乎均注“發明于十五世紀之尼德蘭,系畫家凡·愛克兄弟所創。”這種油畫實際上是在蛋青膠彩畫基礎上罩油渲染而成,即為海西古典油畫罩明技法之始。當時的尼德蘭就是今天的荷蘭,以愛克為代表的畫家,開始用亞麻子油調和顏料,在經過處理的布或板上作畫,因為油畫顏料干后不變色,多種顏色調和不會變得骯臟,畫家可以畫出豐富、逼真的色彩。油畫顏料不透明,覆蓋力強,所以繪畫時可以由深到淺,逐層覆蓋,使繪畫產生立體感。油畫適合創作大型、史詩般的巨作。成為西方繪畫史中的主體繪畫方式,現在存世的西方繪畫作品主要是油畫作品。絕大部分壁畫作品也是用油畫顏料和創作方式制作的。至十九世紀,這種技法改進為用油直接調色之現代厚涂法。除此之外,西方史學界已別無更早之記載??梢娭型鈱W術界提倡“油畫起源于西方”者,不過指此五百年前(相當于我國明代中期)之事。

中國傳統油畫已流傳二千多年,這是任何人也無法否認的客觀事實,問題在于對油畫定義應當如何理解,這是很值得商榷的。有人認為,似乎只有西方那種以油彩作科學的三維空間形體明暗色光和透視、解剖及質量感等細膩再現自然之純觀賞繪畫才算油畫。其實不然,這只是反映某歷史階段的一種藝術觀點和現象,說到底僅僅是某一畫派表現手法之追求而已,不能以此尺度作為評斷東方油畫和世界上一切油畫之標準。

根據國際公認的定義:區分畫種的概念是以其使用材料特點及其主要技法為劃分依據,例如油畫、蛋青畫、漆畫、水彩畫、丙烯畫等皆是,并非以不同流派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為轉移。中國《辭?!匪囆g分冊等多數專家亦確認此國際慣例。

中、西油畫在選取干性油料及使用罩明、厚涂兩種基本技法方面均屬相同類型,符合國際區分畫種的定義而無可非議。因此,中國油畫其實早在古代就已產生,中外美術史上所謂“油畫起源于西方”的說法,是值得商榷的。

而巴米揚地區作為阿富汗境內著名的“文化圣地”和古代絲綢之路經過的重要地區,曾長時間作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之處。其山谷內大大小小的石窟,各式各樣的佛教壁畫,包括精致的佛像、蹲伏的猴子、對視的人像和巧妙纏繞其他神圣生物的棕櫚葉,都融合和體現了古代印度和中國的畫風,因此很可能是沿絲綢之路跋涉的藝術家的作品。因此,油畫技法的壁畫在此被發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來源: 先鋒國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