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第一村”由復制到創意

  再過幾天,斥資一個億建起的大芬村廉租房大樓將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深圳市龍崗區政府出臺的平抑這個“中國油畫第一村”房租上升的最新措施。“我們這么做主要是想留住這5000名畫工。”大芬油畫村管理辦公室的張可說。

在近20年的時間里,大芬油畫逐漸被世界認知,目前全球近40%的商品油畫都出自這個小小的村落。

出現一批個性創意作品

記者在大芬村里走了一圈,卻很少看到世界名畫的影子。大芬村的主打產業是接單訂做、批量復制油畫。在以前的大芬油畫產品中,經常可以看到大量復制的世界名畫產品,例如大批量臨摹《蒙娜麗莎》等世界名畫。“目前簡單臨摹和復制這些世界名畫,在大芬村里已越來越少了。”大芬美術協會會員林正祿說。

深圳大芬美術產業協會秘書長黃廣才說:“今天感覺發展到了一個調整的階段,以前大芬村主要是臨摹世界名畫,現在大家意識到要用創意迎合市場,其實原創商品畫國外的需求量更大,大芬村在這一塊的發展后勁比較足。”

大芬村有畫廊700多間

1989年,大芬油畫村的創始人黃江帶著24名畫工來到大芬村開設第一家畫廠,“當時主要是考慮這里地租便宜,而且招人容易,離香港也近。”

大芬村從此與油畫有了聯系。一大批畫畫的人和賣畫的人聚集到小小的大芬村。目前,大芬村一共有畫廊700多間,有5000多名畫工常年生活在這里。大芬村的普通畫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固定的公司里上班的,有固定的薪水。還有一種是自由畫工,他們不屬于任何一個公司,主要是靠接訂單畫畫謀生。

畫家創新能力帶動產業

大芬村畫工的收入也受到國際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

除了普通畫工外,大芬村里還有約200名原創畫家。越來越多的大芬村原創畫家明白了一條生存的規則:應該兩條腿走路,先根據市場的需要,畫老百姓喜歡的畫,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后,再進行自己個性化的創作。8月份,在大芬村里一個清華美術系畢業的畫家一共賣出了4幅畫,總價接近40萬元人民幣。黃廣才說:“原創畫家的創新能力很強,對整個產業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計劃建一個文化產業園

大芬的品牌支撐了高房租,但如果這個高房租逼走了這里的畫工的話,也會影響到大芬村的發展。去年,已經有畫商搬到外地去了。

張可說,大芬村約200幢出租屋都是村民私人財產。村民自行提高房租,政府并不好直接干預。政府投資1億元建廉租房,就是想平抑房租價格,留住大芬村寶貴的人力資源。

為了扶持油畫產業,當地政府還出資1億元建了美術館,同時對大芬油畫出口實行免稅優惠。此外,作為企業對外最重要窗口的廣交會,政府保證每年可以拿到10個攤位。

張可說,政府還計劃建一個文化產業園,把油畫產業鏈上所有企業都集中發展。政府也支持大的油畫企業組成集團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