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天健談山水畫的美學

1962-01——1962-02

《美術》第1期發表了賀天健的文章《中國山水畫的美學問題》,文章說:

我是一個山水畫的專業者,現在來談談山水畫的一個關于美學的問題。

我個人的想法,研究山水畫美學第一個條件就是要解決自然美的標準問題,和藝術的真實的問題。"如畫"一詞已成為觀賞自然界美的人口中的一個習慣詞。而人們觀賞畫的時候,又要求畫須要"逼真"。

然則自然景物的形象美觀既要"如畫",那畫里的景物是比自然界的景物形象來得美,因此人們欣賞自然時美的量度,是要符合圖畫里頭的藝術美的標準才算美。反過來說,人們對于畫里的景物形象,又要求達到"逼真"的量度。

這似乎是很難解決而統一的了。然而還是有辦法的,就是"維妙維肖"一語。

談到這里,就有科學和藝術的關系問題出來了。要"維肖"就非借重科學幫助不可。要"維妙"則非著重藝術的創造?包括技巧的運用等 不可。

所謂焦點透視散點透視等要靠透視學的幫助;不懂人體解剖原理畫人就要畫不像;至于色彩問題的解決,又要仰賴于科學的色彩學等。

一張畫要畫得好,畫得美,僅僅靠了科學給予的上述若干種規律和方法,還不能由此便達到目的地。畫家為把那客觀存在的真像變為藝術品,一定要有選擇剪裁及提煉與集中概括等功夫,而且為了成為畫幅,還有"章法"的措置,"布局""結構""位置"等,于是乎藝術美開始表現出來。這才能要求藝術美要不同于自然,或勝過自然美。再從解剖上邊來說。人家說解剖學只應用于人體寫生,自然界里的山石等等物象用不著解剖學規律的。那里知道山石在我們山水畫看來,它也是有骨有肉的,山水畫理論里,把山上的土作為肉,沒有土的山石,叫做石骨。例如蘇南的江邊一帶山,絕少像華山黃山那樣的石骨、峻峭、崔巍,赫然在目。

以藝術來講,具備了這些條件還是不夠的。應該還要有人為的假設性規律。山石盡管是天然的無機體物,一定要加以人為的假性規律,如結構的總樞,分布的脈絡等必須了然于胸中。使正反、斜側、仰俯、伸縮等等體勢由此而各有聯系、各有來歷,不是不相照顧各自為政地分離的;而后分其層次定其間架,整個的山群就有來龍去脈的系統;而在來龍去脈的關鍵上,又有"折搭""映帶"等作為假性的規律……;這樣一章無機體的山,在畫人眼里就變成了一章有機體有生命的山了。這是中國山水畫科學技法的杰出創造。

再談談色彩學在中國山水畫上的應用。我們山水畫向來用色并不像西畫那樣多,通常只有黑墨、赭石、花青、藤黃、朱膘、石綠、石青、白粉八色,并且還不用全部,以自然界的光怪陸離的色象來講,雖是不齊備的,然而也能分得出季候、時候、氣候等天然現象。它也是運用一種藝術上的"概括法""提煉法"來布設的。

創作中國山水畫,我看這幾點又是很重要的:

?一 中國山水畫的形神最好不要和攝影的形神同樣。

?二 中國山水畫的格式最好不要和西式水彩畫的格式同樣。

?三 中國山水畫的狀態最好不要和大理石的紋樣相同。

?四 中國山水畫的趣味最好不要同西洋鏡的畫片相同。

?五 中國山水畫的整體不要和花氈地毯相同。

山水畫百體具備以后還要加上題句,有了好的詩句文語題款,還要有好的書法配合上去,并且還要以墨色的濃淡,字跡的肥瘦,來與畫格畫韻一氣和諧,那末更加相得益彰了。